老老实实用台式或笔记本电脑吧,短时间内都不会有...
手机浏览器不同于PC端的浏览器的——它为阅读和流量而进化。其实PC端的浏览器大部分已经直接CSS3和HTML5了——国内的大部分浏览器看到了IE内核的弊端,已经有不少改为了webkit内核——国外的浏览器除了IE(IE9需要补丁更新、IE10【稍】好),其他也有自己的私有属性来弥补。
说起来,大形势上就看,手机端的浏览器除了webkit还是webkit(android的chrome和IOS的Safari都是weibkit内核)。但实际情况是——国内大部分用户从以前的【按键手机】到【山寨手机】到【智能手机】一直对——UC浏览器——独有钟情。而作为一个开发者,偶是深受其害。
一些常规的CSS属性在它哪儿直接玩蛋去——它为阅读而生——他有夜间模式,他有无图模式,他有预加载缓存这种刷新无效模式——而WebApp的优势【易于开发的界面UI——被他的样式覆盖了】、【Retina视网膜图片——被他干掉了】、【html5的App Cache——被他预加载了】!——你的WebApp被**了!
OK,你会说——亲,你黑我啊?——猎豹浏览器——低下三个浮动的操作按钮,君不见手机APP不等于手机网页吗——其外观有的是还是仿IOS的经典设计模式【顶部标题状态,中间内容滚动,底部多个主导按钮】——好嘛,他全遮住了?
还有很多浏览器——总的来说,每一次的更新和优化总在告诉用户【更省流量、无图速度更快、更多手势操作(设计和设计的冲突也在于此)、各种推荐站点、各种美化皮肤、各种滑动弹跳】——但,手机浏览器的典范应该是chrome和Safari的,他应该可以自定义喜好内容、自动同步帐号记录、很好的创建桌面快捷方式图标(书签你会觉得更像书签,但很少有用户使用书签,反而是使用IOS的发送到桌面)。
总的来说,CSS大部分都支持的不错了——Android 3.0+(2.X系列需要添加-webkit-前缀)、IOS未研究,其他视各个浏览器的版本而定。
html5常用的就是一些属性和标签。手机端已经支持的不错了。
一些诸如【web storage】、【Application Cache】、【Web Workers】等有点乱。
具体的还是参考图表和动手测试。
http://www.idcos.net/ems/tech/design/rules/9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