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I是指Direct Media Interface(直接媒体接口)。
DMI是Intel(英特尔)公司开发用于连接主板南北桥的总线,取代了以前的Hub-Link总线。DMI采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时钟频率为100MHz,由于它是基于PCI-Express总线,同样采用8bit/10bit(有效位宽8bit)编码因此具有PCI-E总线的优势。
DMI实现了上行与下行各1GB/s的数据传输率,总带宽达到2GB/s,这个高速接口集成了高级优先服务,允许并发通讯和真正的同步传输能力。
DMI总线带宽的计算:
理论最大带宽(GB/s)=(传输速率*编码率*通道数)/8(bit/byte转换)
DMI理论最大带宽=(2.5GT/s*8/10*4)/8=1GB/s
DMI2.0理论最大带宽=(5GT/s*8/10*4)/8=2GB/s
DMI3.0理论最大带宽=(8GT/s*128/130*4)/8=3.94GB/s
浅谈DMI data数据区 前此时间,网站公布了关于修改BIOS使用联想XP的文章,其中一种方法是使用DMICFG.exe文件修改,使用DMICFG修改,直接修改BIOS的DMI区域,不但修改方便,而且不用象修改BIOS文件那样,需要重新刷新;这样又降低了修改的风险。但对此,网友也提出了疑问,那就是DMI区域在BIOS中起到什么作用,我的主板中有DMI区域吗?DMI又称为(Desktop Management Interface)桌面管理接口,就是帮助收集电脑系统信息的管理系统,用来让系统保存自身及外围设备相关数据。通过DMI可以在操作系统级查询到包括 CPU、内存、I/O扩展槽等在内的系统配置信息(不用进入BIOS)。DMI通常将上述信息存储在BIOS中一个4KB大小的DMI数据区中,这一数据区通常被称为MIFD(Management Information Format Database)。DMI信息的收集必须在严格遵照SMBIOS规范的前提下进行。SMBIOS和DMI是由行业指导机构Desktop Management Task Force (DMTF)起草的开放性的技术标准,其中,DMI设计适用于任何的平台和操作系统。是由行业指导机构(Desktop Management Task Force[DMTF])起草的开放性技术标准,DMI充当了管理工具和系统层之间接口的角色。它建立了标准的可管理系统更加方便了电脑厂商和用户对系统的了解。DMI的主要组成部分是Management Information Format (MIF)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包括了所有有关电脑系统和配件的信息。通过DMI,用户可以获取序列号、电脑厂商、串口信息以及其它系统配件信息。DMI被设计为一个能够在任何平台和操作系统下实现的接口规范,它允许操作人员在该数据区中手工添加一些BIOS不能探测到的诸如使用者姓名、销售商和计算机编号等额外的控制信息,因此我们也可以在不需要对BIOS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使用DMI对MIFD数据库中的系统配置情况进行修改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系统要求。
我们使用DMICFG修改BIOS,实现联想XP免激活,就是修改的DMI区域。
对于DMI区域,我们在备份BIOS,可对其保存或清除,这一点可通过BIOS刷新程序所提供的参数来操作。 目前DMI有多个版本,大多为2.0、2.1、2.2,对于我们主板BIOS中所使用的DMI版本,可使用WINXX自带的DEBUG程序来测试。
在WINXX的MS-DOS模式下,键入DEUBG。
c:\debug
-s f000:0 ffff '_SM_'(SM必须大写)回车
f000:13e0 (如果显示了一个地址, 则此 BIOS 支持至少 DMI 2.1. 如果没有, 再试试)
c:\debug
-s f000:0 ffff '_DMI_'(DMI必须大写) 回车
f000:13e0 (如果显示了一个地址, 则此 BIOS 仅支持 DMI 2.0. 如果没有, 那么 连 DMI 2.0 都不支持)
确认 BIOS 支持 DMI 2.10 或 DMI 2.20, 进行以下操作:
c:\debug
-d f000:13e0 回车
具体以你的主板BIOS为准。这里以技嘉6OXE F7版BIOS为例。请参考以下屏幕图片:
02 02 意味着 DMI 2.20
02 01 意味着 DMI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