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病毒大事件有哪些

电脑教程011

电脑病毒大事件有哪些,第1张

历史上呢?危害又有多大?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电脑病毒大事件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电脑病毒大事件NO.1:

“CIH病毒” 爆发年限:1998年6月

CIH病毒1998年是一位名叫陈盈豪的台湾大学生所编写的,从中国台湾传入大陆地区的。CIH的载体是一个名为“ICQ中文Ch_at模组”的工具,并以热门盗版光盘游戏如“古墓奇兵”或Windows95/98为媒介,经网际网路各网站互相转载,使其迅速传播。

CIH病毒属档案型病毒,其别名有Win95.CIH、Spacefiller、Win32.CIH、PE_CIH,它主要感染Windows95/98下的可执行档案PE格式,Portable Executable Format,目前的版本不感染DOS以及WIN 3.XNE格式,Windows and OS/2 Windows 3.1 execution File Format下的可执行档案,并且在Win NT中无效。其发展过程经历了v1.0,v1.1、v1.2、v1.3、v1.4总共5个版本。

损失估计:全球约5亿美元

电脑病毒大事件NO.2 :

“梅利莎Melissa” 爆发年限:1999年3月

梅利莎1999年是通过微软的Outlook电子邮件软体,向用户通讯簿名单中的50位联络人传送邮件来传播自身。该邮件包含以下这句话:“这就是你请求的文件,不要给别人看”,此外夹带一个Word文件附件。而单击这个档案,就会使病毒感染主机并且重复自我复制。

1999年3月26日,星期五,W97M/梅利莎登上了全球各地报纸的头版。估计数字显示,这个Word巨集指令码病毒感染了全球15%~20%的商用PC。病毒传播速度之快令英特尔公司Intel、微软公司Microsoft,下称微软、以及其他许多使用Outlook软体的公司措手不及,防止损害,他们被迫关闭整个电子邮件系统。

损失估计:全球约3亿——6亿美元

电脑病毒大事件NO.3:

“爱虫Iloveyou” 爆发年限:2000年

爱虫2000年是通过Outlook电子邮件系统传播,邮件主题为“I Love You”,包含附件“Love-Letter-for-you.txt.vbs”。开启病毒附件后,该病毒会自动向通讯簿中的所有电子邮件地址传送病毒邮件副本,阻塞邮件伺服器,同时还感染副档名为.VBS、.HTA、.JPG、.MP3等十二种资料档案。

新“爱虫”Vbs.Newlove病毒同爱虫Vbs.loveletter病毒一样,通过outlook传播,开启病毒邮件附件您会观察到计算机的硬碟灯狂闪,系统速度显著变慢,计算机中出现大量的副档名为vbs的档案。所有快捷方式被改变为与系统目录下wscript.exe建立关联,进一步消耗系统资源,造成系统崩溃。

损失估计:全球超过100亿美元

电脑病毒大事件NO.4:

“红色程式码CodeRed” 爆发年限:2001年7月

红色程式码2001年是一种计算机蠕虫病毒,能够通过网路伺服器和网际网路进行传播。2001年7月13日,红色程式码从网路伺服器上传播开来。它是专门针对执行微软网际网路资讯服务软体的网路伺服器来进行攻击。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此之前的六月中旬,微软曾经发布了一个补丁,来修补这个漏洞。

被它感染后,遭受攻击的主机所控制的网路站点上会显示这样的资讯,随后病毒便会主动寻找其他易受攻击的主机进行感染。这个行为持续大约20天,之后它便对某些特定IP地址发起拒绝服务DoS攻击。不到一周感染了近40万台伺服器,100万台计算机受到感染。

损失估计:全球约26亿美元

电脑病毒大事件NO.5:

“冲击波Blaster” 爆发年限:2003年夏季最厉害

冲击波2003年于2003年8月12日被瑞星全球反病毒监测网率先截获。病毒执行时会不停地利用IP扫描技术寻找网路上系统为Win2K或XP的计算机,找到后利用D RPC缓冲区漏洞攻击该系统,一旦成功,病毒体将会被传送到对方计算机中进行感染,使系统操作异常、不停重启、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另外该病毒还会对微软的一个升级网站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导致该网站堵塞,使使用者无法通过该网站升级系统。在8月16日以后,该病毒还会使被攻击的系统丧失更新该漏洞补丁的能力。

损失估计:数百亿美元

电脑病毒大事件NO.6 :

“巨无霸Sobig” 爆发年限:2003年8月

巨无霸2003年是通过区域网传播,查询区域网上的所有计算机,并试图将自身写入网上各计算机的启动目录中以进行自启动。该病毒一旦执行,在计算机联网的状态下,就会自动每隔两小时到某一指定网址下载病毒,同时它会查询电脑硬碟上所有邮件地址,向这些地址传送标题如:"Re: Movies"、"Re: Sample"等字样的病毒邮件进行邮件传播,该病毒还会每隔两小时到指定网址下载病毒,并将使用者的隐私发到指定的邮箱。

由于邮件内容的一部分是来自于被感染电脑中的资料,因此有可能泄漏使用者的机密档案,特别是对利用区域网办公的企事业单位,最好使用网路版防毒软体以防止重要资料被窃取!

损失估计:50亿——100亿美元

电脑病毒大事件NO.7:

“MyDoom” 爆发年限:2004年1月

MyDoom2004年是一例比“巨无霸病毒”更厉害的病毒体,在2004年1月26日爆发,在高峰时期,导致网路载入时间减慢50%以上。它会自动生成病毒档案,修改登录档,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并且它还会尝试从多个URL下载并执行一个后门程式,如下载成功会将其储存在Windows资料夹中,名称为win32.exe。该后门程式允许恶意使用者远端访问被感染的计算机。

病毒使用自身的SMTP引擎向外传送带毒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病毒会从登录档的相关键值下和多种副档名的档案中搜集邮件地址,病毒还会按照一些制定的规则自己声称邮件地址,并向这些地址传送带毒电子邮件。病毒同时会略去还有特定字元的邮件地址。

损失估计:百亿美元

电脑病毒大事件NO.8:

“震荡波Sasser” 爆发年限:2004年4月

震荡波2004年于2004年4月30日爆发,短短的时间内就给全球造成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也让所有人记住了04年的4月,该病毒为I-Worm/Sasser.a的第三方改造版本。与该病毒以前的版本相同,也是通过微软的最新LSASS漏洞进行传播,我们及时提醒广大使用者及时下载微软的补丁程式来预防该病毒的侵害。如果在纯DOS环境下执行病毒档案,会显示出谴责美国大兵的英文语句。

震荡波感染的系统包括Windows 2000、Windows Server 2003和Windows XP,病毒执行后会巧妙的将自身复制为%WinDir%napatch.exe,随机在网路上搜索机器,向远端计算机的445埠传送包含后门程式的非法资料,远端计算机如果存在MS04-011漏洞,将会自动执行后门程式,打开后门埠9996。

损失估计:5亿——10亿美元

电脑病毒大事件NO. 9:

“熊猫烧香Nimaya” 爆发年限:2006年

熊猫烧香2006年准确的说是在06年年底开始大规模爆发,以Worm.WhBoy.h为例,由Delphi工具编写,能够终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体和防火墙软体程序,病毒会删除副档名为gho的档案,使使用者无法使用ghost软体恢复作业系统。“熊猫烧香”感染系统的*.exe、*、*.pif、*.src、*、*.asp档案,导致使用者一开启这些网页档案,IE自动连线到指定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在硬碟各分割槽下生成档案autorun.inf和setup.exe.病毒还可通过U盘和行动硬碟等进行传播,并且利用Windows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来执行。

“熊猫烧香”还可以修改登录档启动项,被感染的档案图示变成“熊猫烧香”的图案。病毒还可以通过共享资料夹、系统弱口令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

损失估计:上亿美元

电脑病毒大事件NO.10 :

“网游大盗” 爆发年限:2007年

网游大盗2007年是一例专门盗取网路游戏帐号和密码的病毒,其变种wm是典型品种。英文名为Trojan/PSW.GamePass.jws的“网游大盗”变种jws是“网游大盗”木马家族最新变种之一,采用VisualC++编写,并经过加壳处理。“网游大盗”变种jws执行后,会将自我复制到Windows目录下,自我注册为“Windows_Down”系统服务,实现开机自启。

该病毒会盗取包括“魔兽世界”、“完美世界”、“征途”、等多款网游玩家的帐户和密码,并且会下载其它病毒到本地执行。玩家计算机一旦中毒,就可能导致游戏帐号、装备等丢失。在07年轰动一时,网游玩家提心吊胆。

损失估计:千万美元

自从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20年左右的时间。而就在这20年的时间里,病毒的种类越来越多,破坏力也越来越强。网易数码今日列举出的10大病毒是从众多病毒中挑选出来的病毒之王,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类的病毒并没有在我们的专题之列,但这并不代表这些病毒就可以被我们轻易的忘记。

上个世纪80年代上半期,计算机病毒只是存在于实验室中。尽管也有一些病毒传播了出去,但绝大多数都被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毖细竦乜刂圃诹耸笛槭抑小K婧螅?ldquo大脑”Brain病毒出现了。1986年年初,人们发现了这种计算机病毒,它是第一个PC病毒,也是能够自我复制的软体,并通过5.2英寸的软盘进行广泛传播。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衡量,Brain的传播速度几乎是缓慢地爬行,但是无论如何,它也称得上是我们目前为之困扰的更有害的病毒、蠕虫和恶意软体的鼻祖。

从第一例简单的程式码病毒,到今日轰动一时的“熊猫烧香”,无一不给人们的计算机应用敲响了警钟。根据网易数码的调查,很多计算机病毒的制作者写出病毒仅仅是为了好玩,或者是想证明一下自己,但是这些病毒流传开来之后,带给人们的损失却是数以亿计。

电脑感染上了病毒也会生病的。由于电脑总是忠实地执行人们编制的程序,如果有人故意编制程序,让电脑犯错误,它当然要“生病”了。这种故意使电脑犯错误的程序,就被称作“电脑病毒”。计算机一旦患病,就会使一大片网络内的计算机瘫痪。

当前出现的计算机病毒有好多种。比如一种叫“苹果病毒”的它在汉字系统中每半小进在屏幕上出现“我要吃苹果”,若输入“苹果请”3个字,一切恢复正常;一种叫“两只老虎”的病毒,电子计算机感染上这种病毒,每隔4分钟就唱一遍动听的儿歌——《两只老虎》。有的病毒是定期发作的,“两只老虎”病毒每星期五发作,其他日子则工作正常。一种叫“米氏病毒”的,它每年在3月6日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生日发作,它的破坏力极强,可以使电子计算机内的大量信息眨眼间变得无影无踪。最难防的是不定期发作的病毒,比如“大麻病毒”,它随时可因操作不慎而发病。发病时,计算机完全失控,在屏幕上会出现“让毒品大麻合法化”、“计算机已麻醉”等字样。

一种叫“巴基斯坦病毒”,也是由恶作剧造成的。1986年巴基斯坦的一对兄弟巴西特和阿姆杰德编了一个计算机程序。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娱乐,编完后随便把它拷贝送给了一个朋友。当时他们正经营一个出售电子计算机的商店,对社会上互相交换软盘很感兴趣,想从中做点小游戏。他们在病毒程序上写下自己真实的姓名和地址。可谁想到,这久这个病毒传入美国,广泛蔓眨,随后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荷兰、香港和台湾也发现了“巴基斯坦病毒”。

有的人制造计算机病毒却有其险恶用心。1989年12月,肯尼亚一些大公司、银行、国家机关的计算机系统相继感染上病毒。经调查发现这是一家叫“西布格”公司制造的软盘造成的。西布格公司免费向世界许多地方寄送了近万片磁盘,磁盘上标有“爱滋病信息磁盘”字样。附信说,这磁盘程序是专为爱滋病防护者和医务人员编制的,但警告使用者:凡使用本磁盘,先要向西布格公司支付378美元。否则,违约者的计算机系统将遭到破坏。肯尼亚一些部门使用了此种磁盘,损失惨重。

计算机病毒也曾侵入我国。1988年底在我国统计部门就发现了“小球计算机病毒”。遭到这种病毒侵袭的计算机在运行时,屏幕上会出现滚动的小球,影响屏幕显示,使用效率降低。1989年大连市统计局的计算机全部染上“小球病毒”,当时正在编制1988年统计年度报表,计算机中心下发的拷贝全部带病毒,致使下级单位的计算机都感染上此病毒。据统计当时全国有3000台电子计算机感染上了计算机病毒,“小球病毒”严重干扰了国家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1989年夏,在北戴河专门召开了“全国统计系统计算机病毒研讨会”,向各省、市统计局介绍了防治病毒的方法,提供了消除小球病毒的方法。随后公安部又编制了检测和杀死一般病毒的程序,对抑制病毒的传播起了一定作用。

但是,病毒很难消灭干净。时隔不久,“小球病毒”又在许多计算机上出现。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所属的昆明、天津、成都、湖南公公司也遭受“小球病毒”入侵。到1989年底,我国已有5万台计算机感染上了“小球病毒”。

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计算机病毒的滋扰也越来越司空见惯。计算机操作员会眼睁睁地瞅着屏幕上的信息有如秋风扫落叶般地消失,字母从词中“掉”下,堆成了一撮,不一会儿,屏幕上的东西已经无法辨认了。这正是计算机病毒在作祟。

计算机“病毒”不同于一般的病毒,它不是一个生物体,不会把疾病传染给人类,只能在计算机之间传染。它是不怀好意的人故意编制的一小段巧妙而能扩散的程序。

计算机自己是不会工作的,只有当人们把事先编好了的程序“装”进计算机以后,它才能工作。程序让它干什么,它就干什么。如果有一小段“病毒”程序悄悄地混入了一个很大的正常程序里,那么计算机就不能正常工作了。这就叫计算机染上了“病毒”。不同的“病毒”程序,危害程度不同,轻者使原有程序不能发挥作用,重者则销毁计算机中储存的所有资料信息。前者叫做“良性”病毒,后者叫做“恶性”病毒。在“良性”病毒中有许多是属于开玩笑性质的。比如使你的计算机突然发出一阵怪叫声,吓你一跳;或者使计算机荧光屏上出现“不要慌”、“跳舞吧”之类的废话;或者只是使你的计算机出现暂时性故障,过一会儿就恢复正赏了。

1987年5月,美国罗德岛《普罗威斯顿日报》编辑部发现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文件变成了如下字符串:“欢迎进入土牢,请小心病毒,如需要疫苗,请与我们联系。xxx与xxx敬上,帕金斯坦尼电脑公司”。当专家进一步追查时,发现这个病毒程序早已广泛传播,遍布于该报社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各个结点。事后了解获悉,该程序是帕金斯公司防止非法复制的自卫性病毒。

1987年12月,IBM公司接到了一份电子邮件,内容是祝贺圣诞的,但其中含有能够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病毒,每当用户显示其内容时,它就以链式反应的方式自我复制到用户的目录下,最后导致网络拥挤,部分停机。

1988年3月2日,早已潜伏并广泛散布于苹果机的计算机病毒发作。这天受感染的苹果机停止工作,只是在显示器上出现了“向所有苹果电脑的使用者宣布世界和平的信息”的字样,以此来庆贺苹果机的生日。

1989年11月13日,星期五,一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五”的恶性计算机病毒在长期潜伏、广泛传播后,在全世界数十万台运行DOS的微机上发作。这天每运行一个文件,则被删除一个,许多微机用户被迫停机,在全世界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现在究竟有多少病毒,由于病毒涉及的范围广,品种繁多,又存在同毒异名现象,因而无法做出确切的估计。有人初步估计,1995年初,世界的计算机病毒数已达10000多种。并且自1987年发现首例病毒后,病毒的发展呈加速度的趋势。

随着国外软件的引进和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普及,计算机病毒已在我国出现和蔓延,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和危害同样令人惊骇,几乎无一行业系统能幸免,严重威胁着我国信息系统的安全。虽然病毒主要来自境外,但国产病毒也相继出现,例如“中国病毒一号”、“中国炸弹”等。

尽管在计算机安全方面人们尽了很大的努力,采取软硬多种预防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计算机病毒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威胁计算机安全的最大敌人。

“恶性”病毒所带来的危害往往是难以估量的。无怪乎美国的一些防卫专家惊呼,军用计算机一旦被病毒扰乱,就有可能导致爆发一场核大战。因为用来控制导弹的计算机系统所储存的资料信息一旦被毁,那么核导弹就会失去控制,其后果不堪设想!

自从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20年左右的时间。《InformationWeek》最近评出了迄今为止破坏程度最为严重的十大病毒。 上个世纪80年代上半期,计算机病毒只是存在于实验室中。尽管也有一些病毒传播了出去,但绝大多数都被研究人员严格地控制在了实验室中。随后,“大脑”(Brain)病毒出现了。1986年年初,人们发现了这种计算机病毒,它是第一个PC病毒,也是能够自我复制的软件,并通过5.2英寸的软盘进行广泛传播。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衡量,Brain的传播速度几乎是缓慢地爬行,但是无论如何,它也称得上是我们目前为之困扰的更有害的病毒、蠕虫和恶意软件的鼻祖。下面就是这20年来计算机病毒发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