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语言的优劣势是什么?

Python013

R 语言的优劣势是什么?,第1张

R编程语言在数字分析与机器学习领域已经成为一款重要的工具。随着机器逐步成为愈发核心的数据生成器,该语言的人气也必然会一路攀升。不过R语言当然也拥有着自己的优势与缺点,开发人员只有加以了解后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强大能力。

R语言随时间推移正呈现出愈发迅猛的发展态势,并成为能够将不同数据集、工具乃至软件包结合在一起的胶水型语言,R语言是创建可重复性及高质量分析的最佳途径。它拥有数据处理所必需的一切灵活性及强大要素

R语言拥有强大的软件包生态系统与图表优势,R语言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软件包生态系统上。庞大的软件包生态系统无疑是R语言最为突出的优势之一,其中内置有大量专门面向统计人员的实用功能,R语言具备可扩展能力且拥有丰富的功能选项,帮助开发人员构建自己的工具及方法,从而顺利实现数据分析,人们能够在无需申请权限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扩展。,它最大的优势就是以自由软件的姿态出现。其源代码以及所有一切都可供,R语言在图形及图表方面的一切能够都是“无与伦比”的。

R的短板在于安全性与内存管理。说了这么多优势,R语言当然也存在着一定不足。内存管理、速度与效率可能是R语言面临的几大最为严峻的挑战,在这方面,人们仍然需要努力推动,而且也确实正在推动其进展与完善。R语言在设计思路上太太古老。这种语言的设计局限有时候会令大规模数据集处理工作遇到难题,此外,R语言无法被嵌入到网络浏览器当中,我们不能利用它开发Web类或者互联网类应用程序。再有,我们基本上没办法利用R语言当作后端服务器执行计算任务,因为它在网络层面缺乏安全性保障,长久以来,R语言当中始终缺少充足的交互元素。

R语言并不单纯面向高端程序员,我甚至并不认为R语言只适用于程序员。它非常适合那些面向数据并试图解决相关问题的用户,无论他们的实际编程能力如何

R语言实际上是函数的集合,用户可以使用base,stats等包中的基本函数,也可以自己编写函数完成一定的功能。但是初学者往往认为编写R函数十分困难,或者难以理解。这里对如何编写R函数进行简要的介绍。

函数是对一些程序语句的封装。换句话说,编写函数,可以减少人们对重复代码书写,从而让R脚本程序更为简洁,高效。同时也增加了可读性。一个函数往往完成一项特定的功能。例如,求标准差sd,求平均值,求生物多样性指数等。R数据分析,就是依靠调用各种函数来完成的。但是编写函数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需要首先经过大量的编程训练。特别是对R中数据的类型,逻辑判别、下标、循环等内容有一定了解之后,才好开始编写函数。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现有的R函数。因为R程序包都是开源的,所有代码可见。研究现有的R函数能够使编程水平迅速提高。

R函数无需首先声明变量的类型,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初始化。一个完整的R函数,需要包括函数名称,函数声明,函数参数以及函数体几部分。

函数名称,即要编写的函数名称,这一名称就作为将来调用R函数的依据。

2. 函数声明,包括 <- function, 即声明该对象的类型为函数。

3. 函数参数,这里是输入的数据,函数参数是一个虚拟出来的一个对象。函数参数所等于的数据,就是在函数体内部将要处理的值,或者对应的数据类型。 函数体内部的程序语句进行数据处理,就是对参数的值进行处理 ,这种处理只在调用函数的时候才会发生。函数的参数可以有多种类型。R help的界面对每个函数,及其参数的意义及所需的数据类型都进行了说明。

4. 函数体

常常包括三部分.

(1). 异常处理

输入的数据不能满足函数计算的要求,或者类型不符, 这时候一定要设计相应的机制告诉用户,输入的数据在什么地方有错误。 错误又分为两种。

第一种, 如果输入的数据错误不是很严重,可以经过转换,变为符合处理要求的数据时, 此时只需要给用户一个提醒,告知数据类型不符,但是函数本身已经 进行了相应的转换。

第二种,数据完全不符合要求,这种情况下,就 要终止函数的运行,而告知因为什么,函数不能运行。这样,用户在 使用函数的情况先才不至于茫然。

(2). 运算过程

包括具体的运算步骤。 运算过程和该函数要完成的功能有关。

R运算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循环的使用,特别是嵌套循环。R提供了 apply,replicate等一系列函数,来代替循环,应该尽量应用这些函数, 提高效率。 如果在R中实在太慢,那么核心部分只能依靠C或者Fortran 等语言编写,然后再用R调用这些编译好的模块,达到更高的效率。

运算过程中,需要大量用到if等条件作为判别的标准。if和while都是需要数据TRUE/FALSE这样的逻辑类型变量,这就意味着,if内部,往往是对条件的判别,例如 is.na, is.matrix, is.numeric等等,或者对大小的比较,如,if(x >0), if(x == 1), if(length(x)== 3)等等。if后面,如果是1行,则花括号可以省略,否则就必须要将所有的语句都放在花括号中。这和循环是一致的。

例子:

## if与条件判断

fun.test <- function(a, b, method = "add"){

if(method == "add") { ## 如果if或者for/while;

res <- a + b ## 等后面的语句只有一行,则无需使用花括号。

}

if(method == "subtract"){

res <- a - b

}

return(res) ## 返回值

}

### 检验结果

fun.test(a = 10, b = 8, method = "add")

fun.test(a = 10, b = 8, method = "substract")

Bayes判别,它是基于Bayes准则的判别方法,判别指标为定量资料,它的判别规则和最大似然判别、Bayes公式判别相似,都是根据概率大小进行判别,要求各类近似服从多元正态分布。

1. Bayes准则:寻求一种判别规则,使得属于第k类的样品在第k类中取得最大的后验概率。

基于以上准则,假定已知个体分为g类,各类出现的先验概率为P(Yk),且各类均近似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当各类的协方差阵相等时,可获得由m个指标建立的g个线性判别函数Y1,Y2,…,Yg,分别表示属于各类的判别函数值:

其中Cjk即为判别系数,通过合并协方差阵代入即可计算得各个指标的判别系数,而C0k中则加以考虑了先验概率P(Yk):

2. 先验概率的确定:若未知各类的先验概率时,一般可用:

(1)等概率(先验无知):P(Yk)= 1/g(all groups equal)。

(2)频率:P(Yk)= nk/N (当样本较大且无选择偏倚时用,compute from sample size)

3. 判别规则:

(1)计算样品属于各类的判别函数值,把对象判别为Y值最大的类。

(2)根据所得Y值,我们亦可以进一步计算属于k类的后验概率,再将对象判给后验概率最大的一类。

以上两种判别规则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函数介绍

实现Bayes判别可以调用程序包klaR中NaiveBayes()函数,其调用格式为:

NaiveBayes(x,grouping,prior,usekernel =FALSE,fL = 0, ...)

复制

x为训练样本的矩阵或数据框,grouping表示训练样本的分类情况,prior可为各个类别指定先验概率,默认情况下用各个类别的样本比例作为先验概率,usekernel指定密度估计的方法,默认情况下使用标准的密度估计,设为TRUE时,则使用核密度估计方法;fL指定是否进行拉普拉斯修正,默认情况下不对数据进行修正,当数据量较小时,可以设置该参数为1,即进行拉普拉斯修正。

例子:利用Iris数据集进行Bayes判别

>install.packages("klaR")

>X<-iris[1:100,1:4]

>G<-as.factor(gl(2,50))

>library(klaR)

>x<-NaiveBayes(X,G)

>predict(x)

$clas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2 2 2 2 2 2 2 2 2 2

复制

由分析结果可知,根据已知分类的训练样品建立的判别规则,出现了0个样本错判,回代的判别正确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