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OS将开启实战,Android、iOS会不会瑟瑟发抖呢?

Python077

鸿蒙OS将开启实战,Android、iOS会不会瑟瑟发抖呢?,第1张

谢谢你的邀请,首先说起华为鸿蒙系统,应该是让安卓和苹果逼出来的,不然鸿蒙不可能这么快就应用到手机,但是别人都逼到这个份上了,我们不反击肯定不行。其次,鸿蒙系统的面世肯定会动手机操作系统的蛋糕,安卓和苹果会不会瑟瑟发抖我不知道,但心一定会很痛,可能会流很多血,而且鸿蒙系统是面向万物互联这个未来 科技 的,所以说鸿蒙在理念上就来了一次回头暴击。最后,任何手机操作系统都要一定量的用户来支撑,然而美国等国家这几年的各种做法,让大部分中国人很失望,所以使用鸿蒙系统的用户在国内就有很多,再不要说外国,所以鸿蒙的崛起是必然的,当然那需要鸿蒙系统做的对得起用户,再不济也要和安卓系统媲美。总之,鸿蒙的崛起已经行成手机系统三足鼎立的趋势,手机操作系统的蛋糕已经动了,安卓和苹果再怎么心痛都是没有办法的,瑟瑟发抖还不至于。华为的崛起也是必然的。

发抖谈不上,但随着os的成熟,如果再加上政策支持,生态完善,一定会对Android,ios造成冲击,收入锐减

文/小伊评 科技

还是那个结论,我不认为现阶段的鸿蒙OS能够在手机这种载体上真正的挑战Android以及IOS,但是未来就不一定了。

作为例子,早些年微软凭借WindowPhone以及对于诺基亚的扶持都没能从IOS和安卓手上抢下市场,反而最后落得一个惨淡收场的结果;三星当年依托于自己恐怖的出货量以及控制力妄想推出的Bade系统不也一样胎死腹中了么?所以鸿蒙这样一个后起之秀想要在IOS和安卓如日中天的现在去替代安卓和IOS还为 时尚 早。

而且大家也要知道的是,一款系统的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谷歌自从在2008年发布安卓1.0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13年的时间,到现在为止也只是初步解决了手机不卡顿的问题,至于生态混乱,应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根本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而苹果开发IOS也已经有将近13年的时间了,目前也依旧有很多的问题。那么大家仔细思考一下,你凭什么认为华为的鸿蒙系统作为一款新晋的操作系统能在一上市就让对手感到恐惧呢?起码你也得让他真正的经历一下市场的考验再说吧,咱们作为关心华为的消费者所要做的是理性的支持,各种非理性的吹捧其实都是捧杀。

任何一款全新的系统想要在已经成熟的体系内取得突破性的成就,那么他必须要做出比现有系统更加领先的优势,譬如当年的IOS系统凭借领先一代的人机交互体验,让人眼前一亮的UI设计界面以及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敏锐嗅探一举站稳了脚跟。

而安卓之所以能够成功则是靠着谷歌较为领先的运作经营理念——免费开源授权以及联合开发吸引了不少硬件企业加入谷歌的怀抱,而且也要说明一点的是,当时谷歌凭借搜索引擎的业务和硬件厂商之间的关系也都比较不错。

而微软的WindowsPhone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如果你用过这款系统你就会知道,除了应用少之外,WP系统不管是从流畅度,人机交互操作等方面的表现都要远远强于当时的安卓系统,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因为微软自己的“沙雕”操作(WP8不兼容WP7的应用,不支持搭载WP7系统的手机升级),现在的世界格局就是安卓,IOS,WP三分天下了,甚至安卓可能就已经被WP赶尽杀绝了(WP对于低性能的手机实在是太友好了)

那么我们再来看华为的鸿蒙系统,鸿蒙的优势是什么? 其实就是华为一直在提的微内核分布式架构

那么微内核的优势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可定制性更强而且可以大大降低了硬件载体的入门门槛。举个例子,现在的安卓系统是典型的宏内核系统,系统内核内集成了非常多的功能组件,所以哪怕不要任何的顶层应用,单单是安卓内核本身就会对硬件载体的性能提出很高的要求。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凡是配备安卓系统的设备无一例外的都需要配备一枚性能不弱的处理器,容量不小的闪存以及运存,这都会增加硬件智能化的成本,所以安卓系统实际上是不具备用在微型化设备身上的价值的。

而采用微内核思想建设的鸿蒙系统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微内核系统中的内核只负责最基本的调度、内存管理等工作,其他所有的系统服务都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后期的挂载,其他不需要的功能可以进行完全的剥离,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微内核系统的普适性就会更好,对于硬件的要求也会非常低,具备极好的硬件普及的能力。

但是,微内核系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集成功能过多的时候其执行效率是不如宏内核系统的,而手机系统恰恰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程序。也就是说,在手机这种载体中,采用微内核的鸿蒙系统在初期的使用体验上还真不一定能超过采用宏内核的安卓系统,因为这根本不是发挥微内核系统的优势的领域。

所以,在华为鸿蒙的发布会以及后续的很多动作上,都可以看出华为的目标,目前鸿蒙系统最先发力的并不是手机类设备而是智能家电类设备,如下如所示,这是搭载鸿蒙系统的美的家电设备。

华为的鸿蒙系统如何才能够逆袭?

之前曾经发布了一篇问答,上面对鸿蒙的前景表达了比较悲观的情绪,也收获了很多的批评。事后笔者仔细想了一想,鸿蒙想要崛起和弯道超车也并非不可能实现,只不过前进的道路和我之前所想的根本不一样罢了,华为的鸿蒙系统完全可以从智能物联网设备上进行弯道超车。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未来我们国内的智能家电都搭载了基于鸿蒙系统所构建的智能模块,那么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设备就会成为香饽饽,因为在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上,用户可以不用下载任何的APP,仅仅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对家里所有不同品牌设备的操作和联动,这是不是一种伟大的创新?

那么利用这种在物联网方面的优势就可以对安卓以及IOS形成降维的打击,因为目前不管是安卓也好,IOS也罢,根本不具备向基础小家电类产品移植的能力。

谷歌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不是也开发了一款基于微内核思想构建的Fuchsia OS系统么?华为的鸿蒙和谷歌的Fuchsia属于同一时代的产品,未来鹿死谁手还真是犹未可知,起码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可以与西方一较高下的操作系统,这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

不会,最多让安卓和iOS有点危机感。不过有了我们的支持它们就怕了。

华为的鸿蒙OS现在适配的机型太少,对于它们威胁不大,现在只是公测初期,不敢开放太多机型,毕竟谁都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哪怕华为也是适用也必须使用这个道理。

而且原定于四月初适配的机型数量,因为一些变故,第一批只有搭载麒麟9000处理器的设备支持升级。

其他的机型暂时搁浅,不是说不给升级了,而是这第一次公测升级机型就这么多,搭载麒麟990 5G处理器的机型作为第二批升级。

这么做可能是怕开放太多测试的机型,容易翻车,给自己招来名声上的损坏,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事。还是那句话谁都不能一口吃成胖子,饭要一口口吃,先用少部分机型来测试,相对稳定以后,在对更多的机型开启公测升级,这也是对于我们用户来说的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对于华为鸿蒙OS期望不要太大,至少现在是这样的

讲真实事求是的讲,对于刚刚出生不久的鸿蒙OS不要期望太大,它的使用体验自然是比安卓和iOS差上一些,大家想想安卓和iOS从公测到现在已经多少年了,刚开始走的也是磕磕绊绊,在我们的支持下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所以华为鸿蒙OS需要我们的支持,也离不开用户的支持,因为华为手机海外市场份额极少,如若我们不支持它,它的脚步会迈的很慢。

同时我们也必须支持它,iOS大家知道是收费的,安卓是免费的,现在有消息透露安卓也在做收费的筹划,很明显是在眼红iOS的收益率,如果安卓真的收费了那么这种费用,手机厂商肯定不会自己承担,手机厂商不自己承担,最后承担的就是我们了。还有就是安卓终究不是我们自己研发的,信息安全什么的没有绝对保证,而华为鸿蒙OS是我们自己的,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相对来说可控度很高。

别人要有的我们也要有,而且重要的东西更加的必须要有,我们不能用来伤害,但是也不能被伤害。

升级鸿蒙OS的注意事项,就是需要升级到EMUI才可以升级鸿蒙OS,现在可以到华为官网填写申请升级鸿蒙OS,不过不建议升级,现在系统体验很一般。

鸿蒙OS无论是否开启实战,都不会引发任何波澜,操作系统的江湖会平静得像镜子一样! 且让我来向您解释:

鸿蒙是华为自研的操作系统,除了华为之外,几乎不可能有其他手机系统会采用! 目前据说只有一个魅族来蹭热度,号称要搭载鸿蒙,但魅族的市场份额已经处于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了,魅族的这个蹭热度对鸿蒙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时也,命也!华为现在推出鸿蒙已经错过了最佳时间点,现在推出鸿蒙已经基本上无济于事了。 原因很简单,华为现在的手机出货量已经跌倒了几乎可以归纳到“其他”项了,所以即便鸿蒙推出,新装机量也会非常难看了。

咱们再来看看华为给出的可升级鸿蒙的手机型号清单,就知道 即便是华为品牌的手机,也只有极少数型号可以替换成鸿蒙系统。如此一来,鸿蒙的使用量会有多少? 大家用脚后跟去想也大概能猜出来吧。如此少的鸿蒙适配数量,根本就没机会去奢谈什么生态环境了吧。

众所周知,操作系统的成功与否,与操作系统的技术水平有关系,但不是完全由技术决定。更多的时候, 操作系统的成功完全是依靠生态环境支持的。 看看IOS和安卓系统的生态环境,再看看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鸿蒙装机量,这就是西湖/太湖与金鱼缸的比较嘛!所以,对于操作系统这个大湖来说,鸿蒙这一瓢水,是掀不起任何风浪的。

至此。在华为出货量占中国手机半壁江山的时候,华为要是及时推出鸿蒙,或许还有成功的机会。现在华为的出货量已经跌出前三,甚至前五了,鸿蒙已经把“群众基础”跌没了,所以也就把成功的机会跌光了。现在鸿蒙随便怎么折腾,都已经已经没有一点机会了。鸿蒙一路走好吧!

首先,鸿蒙系统到底什么样,一直很期待能够尽快推送系统进行更新体验。没有体验之前就很难说具体使用心得。

其次,按照以前关于鸿蒙系统的进度,手机系统更新时间表该到了,希望不要再等太久。

第三,在让iOS和安卓瑟瑟发抖之前,还是先充分吸取那两个系统的优缺点。比如。目前安卓系统被诟病的大肆收集用户数据的行为。在鸿蒙系统下,希望能大大改善。

操作系统是一个不断升级不断修改的过程,一开始就超越不现实,真的希望鸿蒙不卡

Android. ios的操作系统现阶段肯定比鸿蒙系统好;要知道每一个操作系统刚推出有好多‘bug’现象,要不断完善成熟…

关键是有多少软件供应商会愿意合作使用.

还要看市场接受程度…

别人会不会瑟瑟发抖不管我们的事,还有,提这种问题也显得幼稚。华为知道,支持华为的用户也都知道,鸿蒙初开,生态肯定差太多,运行中bug也会一一出现。支持鸿蒙就是支持他慢慢拓展,一直成长,呵护而慎言!只有黑子会到处嚷嚷叫嚣,给鸿蒙抹黑,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无论是正的还是反的,抹黑者只能证明其自身人格之可耻,心灵之缺陷!无他,一个心理正常的人不会去嘲笑、抹黑一个努力负重前行的人、公司或品牌!

问题是其他品牌的国产手机会不会采用鸿蒙系统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谁都不想把自己的系统命脉交给一个竞争对手。

6 月 2 号,华为自研的操作系统 HarmonyOS 2.0 的 beta 版本正式发布,在业内引起了极大的讨论。一方面,这是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现在已经开源,且正式面向市场开始商用;另一方面,操作系统作为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载体的核心,谁最终抢占高地,谁就可分得物联网市场“万亿”蛋糕。

所以,不难理解为何华为 HarmonyOS 自面世之初就受到了无数的目光、质疑与期待。那么作为普通Android开发者, 到底该不该学 HarmonyOS 呢 ?

时间给出了答案。截至 8 月 6 日,华为 HarmonyOS 的升级用户,已经 超过 5000 万 ,按照这个进度,今年将有望 超 4 亿 台设备搭载 HarmonyOS 。说实话,这个升级的速度,或许是华为自己都没想到。

HarmonyOS 是一个 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微内核的操作系统 ,在框架层提供了用户程序框架、Ability 框架和 UI 框架,可以做到 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应用跨设备的开发效率。

应用场景之广,不仅可以应用到TV、穿戴设备(手表)、车载设备还可以应用到智能手机等场景,“分布式技术”铸就了 HarmonyOS 的核心竞争力。目前,HarmonyOS 2.0 已覆盖 50 多万的开发者,预计两年内将突破 200 万的数量。在此技术支持下 HarmonyOS 有望成为 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

而且,HarmonyOS 学习门槛很低, 它支持 Java 和 JS 双语言开发。整体看,Android 的同学上手HarmonyOS 开发难度不大(基于 Java 的)。视图层面,View 相关的 API、功能的 API 大部分和 Android 类似,比如页面生命周期、权限、线程间消息机制。 所以无论是对于前端开发者还是移动端开发者,都可轻松上手

对新技术时刻持有敏锐嗅觉,是一位优秀工程师的必备要素之一 。更何况,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终端开发者可以通过 HarmonyOS 来拓宽就业场景,也算是让 职业生涯多一份选择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开发者来说,大家更关心:

这些问题在 《HarmonyOS快速入门与实战开发手册》 中,都找到了答案。 需要完整版的朋友麻烦转发点赞支持下,然后私信回复【999】即可入手获取!

分成 5 大部分:

第一部分: 学习 HarmonyOS 的特性、核心能力,了解和使用 HarmonyOS 系统接口和海量三方组件库,轻松上手开始实战;

第二部分: 详解 HarmonyOS 的混合开发模式 ,以及分布式技术原理和应用

第三部分: 全场景的分布式开发流程,了解分布式的组网能力和消息首发机制;

第四部分: 通过案例分析分布式任务调度和分布式设备虚拟化,是如何赋能 HarmonyOS 在电商直播领域的实践和创新的。

第五部分

由于篇幅原因在这只展示了内容目录截图, 需要完整版的朋友麻烦转发点赞支持下,然后私信回复【999】即可入手获取!

HarmonyOS 2,它来了。

这一次,鸿蒙来真的。从手机到平板,全都能用上。

作为“十年磨一剑”的国产操作系统,究竟它跟安卓会有什么不同,接着往下看就知道了。

我们先从手机入手。

首先是桌面,下面左边是基于 HarmonyOS 2 的华为 Mate 40 Pro,右边是基于 EMUI 11 系统的华为 Mate40 Pro。

可以说除了部分小部件,整体的桌面设计还是得到了极大地保留。

经过了几天的重度使用,我个人觉得这种留布局很可。

在国内用户大多习惯了安卓的情况下,HarmonyOS 这样做不仅可以方便新用户上手,也有效降低现有用户的的学习成本。

在熟悉的界面当中,华为还是进行了一些改动。

例如在支持的应用图标向上滑,就可以弹出应用卡片,可以快速查看信息,部分软件还可以快速打开某些功能。

如果想要让应用卡片常驻,还可以直接点击右上角,它就能够以小工具的形式固定在桌面上。

在多任务列表当中,用户可以将部分应用以浮窗的形式打开。浮窗不仅支持自定义大小,还可以吸附边缘、调整位置以及分屏。

有种电脑版 QQ 的感觉呢。

与桌面相比,HarmonyOS 2 与 EMUI 在控制中心这个模块的区别较大。

可以看到,HarmonyOS 2 不仅添加音乐播放模块,还将 Wi-Fi 和蓝牙的展示方式进行了调整,下半部分则加入了「超级终端」,方便多设备协同互联。

左:HarmonyOS 2 右:EMUI。

控制中心的超级终端页面中,可以看到附近同账号下,或者已经配对的 HarmonyOS 平板电脑等设备,下面则会显示账号下其他产品的运行状态。

打开设置界面,可以看到超级终端被放在了第四行,足以证明它已经成为鸿蒙的重要组成部分。点开之后,你可以对所有设备进行管理。

来到设置界面的底部,可以看到本次 HMS Core 也成功上位,成为了系统辅助功能的一部分。

作为华为自家的服务平台之一,HMS Core 在之前主要承担了帐号、云服务等功能。

在 HarmonyOS 当中,HMS Core 不仅在此基础上拥有广告拦截、向官方提供反馈和自动更新等,还非常顺应当前形势,加入了新冠肺炎接触卫士的功能。

目前这几个项目当中仅提供了少数选项,其中新冠肺炎接触卫士还处于无法开启的空白状态。不过相信在正式版 HarmonyOS 上线之后,应该会有开发者提供相应的应用。

接下来说说平板电脑上的 HarmonyOS 2。

以目前的版本来看,平板电脑版本鸿蒙操作系统的苹果味,还是稍微浓了一些,不过说实话还挺好用的。

例如底部的 Dock 栏默认采用左边固定,右边则显示正在使用应用的设计,不过鸿蒙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滑动中间的竖条来调整右边区域的大小,自由度相当高。

近几年,多屏协同已经成为了华为生态的重要特性之一。

根据华为之前的描述,该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了 HarmonyOS 的分布式设计,所以在升级到 HarmonyOS 2 之后,就更加让人期待。

相较于之前,HarmonyOS 2 的多屏协同增加了一个新的入口,也就是前文提过的超级终端。

用户可以直接在状态栏的超级终端页面,将其他设备的图标拉近中心的手机,从而开启多屏协同,或进行任务接续。

完成投屏后,系统还可以使用「多屏框架」能力,让手机分身全屏时的任务栈绘制到「虚拟设备」上面。

这时应用的尺寸会根据平板电脑的屏幕大小来决定,用户则可以同时在手机上运行另外一个应用。

当然,你还可以用「平行视界」这个功能,让手机里的软件实现类似平板电脑的使用体验。

如果你恰好在使用搭载 HarmonyOS 的智慧屏,除了通过遥控器上的 NFC 区域进行快捷投屏,以及同时投屏两台手机,还可以让智慧屏与手机进行分屏。

例如你可以在智慧屏上播放在线课程内容的同时,将手机里的备忘录内容放在旁边。

或者在电视播放视频、音乐的情况下,使用基于 HarmonyOS 的手机和智能手表,实时显示当前的运动状态。

我使用搭载 HarmonyOS 2 的华为 P40 向华为 MateBook 16 以及同系统版本的MatePad Pro 平板电脑、华为智慧屏进行投屏。日常使用情况下无论滑动页面、打开程序还是切换屏幕方向,都是几乎瞬时完成的。

所以在延迟的控制方面,HarmonyOS 2 这次的表现应该是不错的。

最后来说一下大多数人比较关心的生态,HarmonyOS 以及 EMUI 默认均使用华为自家的应用市场(AppGallery)。

根据简单的对比,目前两个版本提供的软件生态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我日常使用的软件都是可以正常下载和安装的。

另外,我也从官网下载了一些日常软件的 APK 安装包。

例如腾讯 QQ、TIM、WPS Office 以及部分国内的热门 游戏 ,这些都可以在 HarmonyOS 正常安装以及使用,而且《王者荣耀》等主流高帧率手游已经针对 HarmonyOS 开放了相应开关。

所以对于国内大多数安卓手机用户来说,应该都可以近乎无缝的过渡到 HarmonyOS。不过如果你常用国外软件,或者是外服 游戏 爱好者的话,建议还是再等等。

说了这么多,也到了总结时间。

经过几天的使用,我认为作为 HarmonyOS 2 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首秀,已经十分完善。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HarmonyOS 几乎是零学习成本,也并不需要额外熟悉其他的生态就可以轻松上手。

不过对于 HarmonyOS 本身来说,我认为还是需要考虑「站得稳」的问题。

创新的体验,自然能让 HarmonyOS 在短期时间内获得大量用户的认可。

但是如果想要实现中长期的发展,还是要发挥微内核以及分布式的优势,同时在跨屏体验的基础上丰富应用生态。